51收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纸币

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中国邮票收藏界的珍品之一)

时间:2024-07-18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纸币

当时,中国邮政部门决定发行这套邮票,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监督邮政业务。首先,大龙邮票是中国第一套邮政全国统一的邮票,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费拉尔是1892年9月进入上海海关的,距离大龙邮票的发行已逾14年。至今无法得知“大龙邮票”设计者的姓名,很多集

大龙邮票(中国邮票收藏界的珍品之一)

邮票收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爱好,而中国邮票收藏更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中,大龙邮票是中国邮票收藏界的珍品之一,备受收藏家们的喜爱和追捧。

大龙邮票的历史背景

大龙邮票是指1912年发行的一套邮票,也是中国第一套邮政全国统一的邮票。当时,中国邮政部门决定发行这套邮票,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监督邮政业务。邮票的设计者是中国著名的画家、书法家、篆刻家等多才多艺的人物——陈省身。

大龙邮票的特点

大龙邮票的设计精美,印刷精良,色彩鲜艳,图案独特,极具收藏价值。邮票上的图案是一条龙,这条龙身姿威武,气势磅礴,寓意着中国的崛起和强大。邮票的上方是“中华民国邮政”字样,下方是邮票面值,整个设计简洁大方,富有文化内涵。

收藏大龙邮票的步骤

1.了解大龙邮票的历史和背景,了解其设计特点和收藏价值。

2.选择购买途径,可以通过邮票交易市场、拍卖会、邮票展览等方式购买。

3.注意邮票的真伪,查看邮票的图案、印刷质量、纸张、水印等特征,注意防伪标志。

4.妥善保管邮票,避免阳光直射、潮湿、污染等因素对邮票的损害。

大龙邮票的收藏价值

大龙邮票是中国邮票收藏界的珍品之一,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首先,大龙邮票是中国第一套邮政全国统一的邮票,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其次,大龙邮票的设计精美,印刷精良,色彩鲜艳,图案独特,是中国邮票印刷史上的经典之作。最后,大龙邮票的数量有限,存世量稀少,非常珍贵。

大龙邮票有多少年历史

【概况】

  1878年8月15日(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 分银)”字样。

  中国的第一枚正式发行的邮票是大龙票。在发行之前,清海关设计了三款邮票草图,即云龙、宝塔和万年有象图,其中“万年有象”最为珍贵,价值连城。大龙邮票有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发行量:约100万枚

【历史】

  按照常理,邮票应该由邮政部门发行,但是中国的这第一套邮票却与海关有着不解的渊源。

  1840年鸦片战争后,侵华列强疯狂在中国攫取权利,海关更是被外国人所把持。当时担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是英国人赫德。赫德是个中国通,他对中国邮政大权觊觎已久。赫德与李鸿章关系密切,便想方设法让清政府同意由海关来试办邮政。

  中国海关试办邮政是首先从天津海关办起的。1878年总税务司赫德就指派天津海关的德璀琳来筹办中国海关的邮务,他就以天津海关为中心在北京、营口、烟台和上海五个海关来试办海关的邮政。

  1878年3月,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筹备的天津海关书信馆,正式对社会开放,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效仿西方模式的邮局书信馆。坐落在海河岸边的老海关大楼,曾是海关的公事房,海关书信馆就设在该楼内,而中国第一套邮票也是从这里发行出去的。

  书信馆开办起来以后,为了便利邮件的收送同时也为了规范海关对邮政的管理,德璀琳又筹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套海关邮票——就是大龙邮票。

  据史书记载,德璀琳原本早在书信馆开张前一年便向英国寄去定制邮票的订单,但终因时间周期过长而作罢。无奈之中他只好请上海海关造册处先行印制一批邮票应急。

  虽说是应急之策,但现在看这些邮票,印刷质量应该还是上乘的, 基本是按照德璀琳当时的设想来完成的,并没有太多将就的痕迹。

{设计】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是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印制】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全套共有3种面值,币制为关平银,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红色,5分银为黄色,刷色有深浅暗亮等差异,采用凸版印刷,有背胶,齿孔12.5度。先后分三期印制、发行(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根据票幅和纸张等特征分为:

  (1)薄纸大龙:1878--1882年印制,为第一期。纸质韧薄,略呈透明,图框间距约2.5mm,后期全张为25(5*5)枚,但3分银全张为20(5*4)枚。此期印量最多。

  (2)阔边大龙:1882年印制,为第二期。图框间距约4.5--5.0mm,纸张比较复杂,有的脆薄而易裂损。因纸张尺寸关系,3分银全张改为15(5*3)枚,除3分银外,另外两种印量较少。5分银新票存世尤少,为名贵品,俗称黄5分,全张新票为孤品,原由美国集邮家施塔收藏,曾被中华邮票会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1991年由香港林文琰购藏。

  (3)厚纸大龙:1883--1885年印制,为第三期。纸质厚而不透明,图框间距2.5--3.25mm,因子模磨损和纸张尺寸关系,全张都改为20(4*5或5*4)枚。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

【悬案】

  悬案一 :大龙邮票 谁之手笔

  猜测1:费拉尔,上海海关造册处德籍职员。

  费拉尔的确设计过不少邮票,而且最著名的是中国邮政史上第一套纪念邮票、第一套多图邮票、第一套知道设计者的邮票———万寿邮票。这套纪念慈禧老佛爷60寿辰的邮票,让费拉尔着实在海关风光了一把。当时担任造册处税务司的葛显礼显然很赏识他,故把设计邮票及监制邮票的工作都委托给他。

  从1894年发行的慈禧万寿邮票,到以后发行的加盖改值票、蟠龙邮票以及邮资明信片等,几乎全由他一人操持。同时,他还为上海、镇江等地的商埠邮政机构设计、印制过邮票。

  但是他绝对不是大龙邮票的设计者。

  排除理由:很简单,没有设计时间。费拉尔是1892年9月进入上海海关的,距离大龙邮票的发行已逾14年。

  猜测2:马士,上海海关美籍职员,曾任税务司。

  至今无法得知“大龙邮票”设计者的姓名,很多集邮家认为是外国人,理由之一是宝塔绘成6层,这位洋人显然不懂佛教。佛教的宝塔,层级都取单数,从七级浮屠到十三层宝塔,从来没有双数的。于是,有人便指出是曾任海关税务司的美国人马士设计的邮票。

  但后来马士本人否定了此事。

  排除理由:给友人的一封信。马士在1929年7月25日,给鲍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柯尔氏邮书中说首次发行的中国邮票的设计出自我的手中,是一个误会。有关此项早期邮票发行与图案情况,你可以在1905年中国贸易报告第一编统计要览内获知一切详情……

  猜测3:中国艺术家。

  马士告诉朋友去看1905年中国贸易报告第一编统计要览,便知端倪。在他说的这份要览的附录中,有篇《华邮纪要》中写道“第一套邮票计有一、三、五分银三枚,有本国技师镌制铜版……”

  以后又有人说是邮票由华人设计极有可能,因为不论是象驮万年青等样票以及后来正式发行的大龙邮票,图案都具浓厚的中国气氛,而且邮票上中文写得很漂亮,而英文和阿拉伯数字则相对显得笨拙。

  存疑:镌制铜版就等于设计图案吗?虽然找不出铁证确认,但也举不出反证驳斥。

  悬案二:大龙在天津何日发行

  1878年7月18日,赫德向德璀琳发出第68号公函,内称:根据你上月15日第十四号公函提出的印刷面值3分银和5分银邮票各10万枚的要求,我现在通过上海海关邮局寄上盒子一只,包好的盒子外面有造册处印章加封……内装有500张,共12500枚5分银的邮票。

  关于大龙邮票发行日期之谜,集邮界已经争论了数十年,7月说、8月说、10月说甚至12月说,如今论证得也算有个结果,绝大多数人肯定了7月下旬说,并将上限定在7月24日。

  这一悬案能逐渐拨云见日,归功于上海海关的老专家杜圣余。杜圣余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海关档案中查找到了天津海关邮局于7月24日收到首批大龙邮票的记载,也就是德璀琳的签收单。1940年,老集邮家黎震寰在与天津邮局邮票发行总经办人徐家麟聊天的时候,得知徐的岳父——一名老邮政,在大龙邮票1878年7月24日到达柜上的当天,便随即发售,徐的岳父也买了一枚。之所以记得清清楚楚,是因为这一天是徐家麟岳父的农历生日。

  悬案虽然暂时认定,但人们仍期待着一张尘封已久的1878年7月24日首日封早日现身。

【评价】

  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大龙邮票的发行史、子模特征和版式、邮戳、实寄封等,长期以来都是集邮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专著】

  中国大陆出版过4部大龙邮票专著,其中有一部是与香港合出的。1988年出版了两部,一部是科普出版社出版的《大龙邮票》(刘肇宁著),另一部是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的《大龙邮票纪念专集》(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活动组委会)。前者书中叙述了大龙邮票的设计、发行及使用经过,后者是专门论述大龙邮票的大型综合性、文献性学术书籍。1989年9月,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合作出版了精品精装专著《大龙邮票与清代邮史》(中国邮票博物馆编),该书不仅装帧豪华,而且书中重点刊出的大龙邮票实寄封和邮史档案资料也十分珍贵。1994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大龙邮票版模特征专述》,该书由旅法华人留伯先先生编著,书中叙述了大龙邮票的版模特征和基本知识,对大龙邮票76个模号特片做了系统的研究。

  我国台湾省共出版过3部较有分量的大龙邮票专著。第一部是1978年出版的《大龙邮票封戳选辑》,该书大部分系选自1978年在台湾省举办的中国邮票发行100周年邮展中的展品,精选刊出了存世的60件珍贵的大龙邮票实寄封,一枚至今发现最早的1878年10月5日由北京寄上海的大龙实寄封被收入。第二部是《大龙邮票集锦》,该书对大龙邮票的研究深度更高,曾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第三部是《大龙邮票存世考》,这部研究巨著中收录了356件大龙邮票实寄封,并对每枚封的形式、封面、邮资、邮戳和源流进行了细致的记录,书中还刊出了15件集邮品大龙封、8件趣味品大龙封和18件伪制品大龙封。

  英国集邮家P·W·艾尔兰德先生编著出版过两部专著,第一部是在大龙邮票百年诞生之际出版的《中国的大龙邮票》(英文版),该书介绍了中国最早的大龙邮票的设计和产生过程、有关大龙的传说、大龙邮票的设计者等。第二部是1989年出版的《大龙邮票和它们的先驱者》,该书是一部有关大龙邮票艺术鉴赏的图书,并以大量珍贵图片展现了中国大龙邮票的全貌,包括不同版别的四方连、整版大龙邮票、部分单枚票等。该书曾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中国第一套邮票的介绍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我国第一次发行邮票是在清朝末期的1878年12月,邮票一套共3枚。邮票的面值是用银两计算:绿色的面值1分银,红色的面值3分银,桔黄色的面值5分银。图案中间是蟠龙。上端两角是“大清”两字。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1885年我国又发行了一套三枚蟠龙邮票 。图案与首次发行的邮票相似,只是花纹较细票面较小。所以,后来人们称我国1878年首次发行的邮票叫“大龙票”,后来发行的一套邮票就叫“小龙票”了。

清代邮票龙票现在大概价值多少

本人翻了一下邮票目录,觉得符合楼主描述的清代邮票至少有三种(大龙、小龙、慈禧寿辰纪念邮票) 1、大龙邮票

有薄纸、厚纸、阔边三种版式,其价格各不相同 薄纸大龙3分银新票价格:3000元(无水印,半透明薄纸)旧票价格:500-800元 厚纸大龙3分银新票价格:5000元(无水印,厚纸)旧票价格:600-800元 阔边大龙3分银新票价格:16000元(无水印,薄纸,图距4.5-5mm)旧票价格800-1000元 2、小龙邮票

分毛齿和光齿两种版式 小龙3分银毛齿票新票价格:1200元(太极水印)旧票价格:300元 小龙3分银光齿票新票价格:600元(太极水印)旧票价格:150元 3、慈禧寿辰纪念邮票

慈禧寿辰纪念邮票3分银新票价格120元,旧票价格80元 另外,后期的国家邮政(以上三种邮票都是海关邮政发行)以慈禧寿辰纪念邮票为母票,发行了大量的加盖邮票,情况相当复杂,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参考资料: 《中国清代邮票目录》
    推荐阅读
  • 邮币卡成为绘画艺术的新希望

    相比于传统的绘画作品,邮币卡可以通过邮寄、交易等方式更方便地流通于全球之间,使得绘画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欣赏和收藏。其次,邮币卡作为一种小型的艺术品,可以更容易地被大众接受和收藏。另外,邮币卡作为一种集邮形式,拥有更丰富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最后,邮币卡作为一种收藏品,具有较高的保值和升值潜力。综上所述,邮币卡作为一种集邮和钱币收藏形式,将绘画艺术与其结合,成为绘画艺术的新希望。

  • 邮币卡收藏标准解读如何识别高质量的收藏品

    同时,了解邮币卡的常见赝品特征和制造工艺也能帮助辨别真伪。选择较高品相评级的邮币卡能够获得更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潜力。通过参考市场上的历史交易记录和专业评估机构的行情报告,可以更好地评估邮币卡的价值和投资前景。

  • 邮币卡收藏心得分享个人邮币卡收藏的经验和故事

    我是一个邮币卡收藏爱好者,从小学时开始便对这门艺术感兴趣。当时,我被它的精美图案和印刷工艺所吸引,于是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和购买邮币卡。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一家古玩店里发现了一张非常特别的邮币卡,它是一张RareStamp。通过他的分享,我更加了解到邮币卡收藏的深远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兴趣爱好,更是一种传承和宣扬历史文化的方式。邮币卡收藏不仅需要耐心,也需要学会鉴别和评估。

  • 聚焦玉器收藏市场的动态与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玉器收藏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动态和趋势。由于稀缺性和珍贵性,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高端玉器成为投资者青睐的对象。在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高端玉器的价格一直呈现出上涨的趋势。最后,文化保护与传承成为玉器收藏市场的重要议题。政府和相关机构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玉器收藏市场的监管和保护,同时加强对相关文化知识和技艺的传承和培养。

  • 邮币卡收藏与市民文化素质提升的关系研究

    市民通过参与邮币卡收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本地区或国家的历史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

  • 玉器中的神话传说古老故事在瑰丽玉器中重现

    后羿的妻子嫦娥一不小心吞下了这颗仙草,随即起身飞向月亮,成为了月宫的仙子。后羿每年在中秋节的时候都会向月亮祈福,而人们则会在家中摆放玉兔和玉嫦娥的玩具,以此纪念嫦娥奔月的传说。伏羲和女娲是神话中的创世神,他们创造了天地万物。伏羲则教人类制作工具、种植粮食,并开创了文字。无论是雕刻的嫦娥奔月,还是刻有伏羲女娲故事的玉器,都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让人们感受到神话中的传奇和美丽。

  • 邮币卡类收藏大事件回顾这十次交易再次改变行业格局

    这是中国首次发行的金银纪念币,也是中国收藏界的一次重要里程碑。这也引起了对中国科技文化收藏的兴趣。这个事件标志着香港邮币卡行业向中国内地市场的渗透,对内地邮币卡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个系列的发行,引发了对中国生肖文化的新一轮热潮。

  • 玉器的音乐表演与舞台艺术

    玉器的音乐表演与舞台艺术是指利用玉器作为表演道具或舞台装置来展现音乐与舞蹈的艺术形式。玉器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艺术品,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象征着贵族身份和高雅文化的象征。它具有独特的材质、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音乐表演与舞台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玉器的光泽和色彩可以与灯光相结合,产生迷人的视觉效果,为舞台艺术带来独特的韵味。

  • 邮币卡类收藏品交易与拍卖行业趋势预测

    未来,收藏家和交易平台将更注重邮币卡的品质和真实性。但总体来说,随着邮币卡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收藏者群体的壮大,该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增长。

  • 识别邮币卡市场风险百度规范下的投资策略建议

    邮币卡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因此需要谨慎对待。